聊城第九中学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十日谈》读后有感 王玉华

发布时间:2020-12-15 10:32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聊城第九中学 点击量:185 【公开】

  这本书只选取了《十日谈》100个故事中的三十余个,但还都比较有代表性,对故事的完整和我们读者对故事的理解没多大影响。也许是译本选的不好或是没读原著的缘故,几经翻译后,我没能体会到作品语言的某些魅力,反觉得语言通俗,缺乏表现技巧,故事与故事间的过渡语及引言部分是大同小异的,形式比较单一。但整个的结构安排是让人觉得新颖、独特的,类似于《一千零一夜》。在阅读时我的注意力就是完全投在大框架下每个独立的小故事的趣味性及其背后蕴含的深意上。

  作品中,故事题材是多样的,有涉及父亲对儿子的教育的、有关乎个人信仰真伪的、教会内部的腐朽、黑暗等等,很大一部分是讲男女间的情爱故事。但都是围绕几大主题进行表现的:一、揭露教会的腐化、堕落,对天主教和宗教神学进行批判和讽刺(这点很明显);二、对人欲的肯定;三、展现人的智慧,发现小人物身上的智慧闪光点,提倡人人平等。情爱故事以传统伦理道德来审视,实难接受其中如妻子欺骗丈夫与情人偷会或是男的使诈报复女的等各种状况,看来有点纵欲主义。但又不得不被故事中人物的种种“聪明”的手段弄笑,并佩服人物的智慧。这种赋予趣味性的描述或许正体现了作者对待情爱的态度:不指责、不批评,人欲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情爱让人的智慧迸发,让人享受到快乐。但有时也会为此付出代价,或是造人报复、或是受到惩罚,就看处理得好不好。由此联系时代,进行深一层的解读我想就是大家公认的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宣扬、提倡个人的自由、平等、解放,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批判,以有技巧的纵欲的极端正面冲击严肃的、违背人性的禁欲主义。此外作者也从反面来表现,就是也以诙谐、可笑的方式道出教会人员、修女等的丑行。提倡平等这点主要通过小人物如马夫等面对阶级高的贵族的刁难,以机智的回答化险为夷的形式表现。

     总的来讲,我觉得书的文学史意义是大于它的文学意义的,作品对它所处的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作者以瘟疫为背景,正好恰合现实,借此也能以人处在生死关头,可有更多的言语自由,因而能更大胆地表现想表现的东西,为自己能说的不能说的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记得上课时老师提供一种解读是:作者以瘟疫为背景,然后男女以讲故事的形式消磨时光是有意味,意在探求人超越死亡的可能性。我对此不是很理解或说从作品中没有察觉到。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1 lc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6000978号-1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 88928653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聊城第九中学    联系邮箱:346548617@qq.com